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白銀漲價潮 衝擊銀飾業

白銀漲價潮 衝擊銀飾業

核心提示:近半年來,國內白銀價格一路攀升,去年9月份前,白銀價一直徘徊在3.7元/克左右,而到昨天,已漲至8.2元/克。在此情形下,我省黔東南州境內銀飾業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目前,少部分長期以售賣銀製品為生的從業人員,選擇轉行另謀生計。
“銀飾品銷售不旺”
“由於前些年白銀價格漲幅比較平穩,所以才有炒銀飾的空間。”長期從事銀飾品製造與銷售的貴州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孫燕華說,去年9月份以前的幾年時間裡,國內白銀價格漲幅不大,每克價格漲幅價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僅0.10元左右。而在近半年較短的時間裡,白銀漲幅較大,每克從最初的3.7元漲至現在的8元左右。
究其原因,孫燕華分析認為,主要與投資者飾品的投資傾向和渠道的轉變,熱資的炒作等有關。 “照此勢頭來看,白銀價格在今年內可能會漲至逾10元/克。”孫燕華說。
孫燕華說,黔東南州是我省從事銀飾品行業人員最多的地區,銀飾品多銷往廣東、上海和北京等地,可今年以來,受白銀價格上漲影響,銀飾品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以上。從而致使當地銀飾工匠的失業率增加,一些小規模的作坊、店鋪也因此關門,從事該行業的工匠也因此紛紛轉行。
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9月份以前,僅黔東南州凱里市,從事戒指銀飾品行業的從業人員超過了1萬人,而到今天,已有三分之一的從業人員選擇轉行,另謀生計。
“銀飾品銷售不旺是主因。” 孫燕華說,原材料上漲後,銀飾品售價隨即也水漲船高,可外地收購商卻不能接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銀飾品的價格上漲,於是一再觀望,由此帶來訂貨數量及銷售量的大幅減少。再加上這些從業人員對戒或工匠主要是在小作坊從業,本身資金不多,影響力小,市場佔有率不大等原因,導致他們不得不轉行。
“從精細上做文章”

昨日,記者走訪了位於凱里體育場的黔東南州最大的旅遊產品銀飾品聚散地,部分店主都在抱怨生意的蕭條。
仰阿莎銀飾是凱里最早的一家規模最大的經營民族銀飾工耳環藝品的公司,店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從2005年開始成立工藝品公司經營銀製工藝品及銀飾製品,當初白銀價每克僅為2元多,現在銀價忽漲至8.2元(4月6日市場價),如果按照以往以“克”來售賣銀製品,肯定沒搞頭了。以往,一隻30克左右重的銀手鐲,若以“克”售賣(加上少量的製作費、店面費),最多賣180元一隻,而現在賣價要超過400元,不懂行情的顧客很難接受這個價格。
這位店老闆稱,在此狀況下,公司正與省內外專家或項鍊大專院校聯手,攻克一些製作工藝難題,研發諸如大型銀板畫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並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內涵來提高產品的文化品位,增加產品的工藝製作成分,再將這些民族銀飾品傳統的文化與現今的審美觀相結合,製作開發以前從未涉足的新產品等,這樣才有可能“絕處逢生” 。
“以'克'來售賣這些銀飾品,事實上是在賤賣民族工藝品。”孫燕華說,要抵禦銀價上漲的壓力,今後工匠們在製作上要以“精”取勝,不斷加大新產品的開發製作,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在保留和沿襲一些傳統產品的製作上,要力爭做精做細一些“收藏級”的產品,提高產品製作的文化內涵與品位,迎合市場,與市場接軌。
“銀飾品是風向標”
“去年至少耗銀48噸,這是多年我追踪全州具有一定規模的銀飾企業及經營戶所統計的結果。”黔東南州旅遊發展和風景名勝管理局副局長張遠卿介紹說,黔東南打製銀飾品耗銀量一年翻了一番,2009年耗銀量僅為26噸,此行業的銷售興旺成為當地旅遊產業的一項“風向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