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跑馬燈戴村有了20名小傳承人


前不久,在尖山下村舉辦的“馬燈尖山下、億年火山峽跑馬燈”村品牌文化藝術周上,這支小馬燈隊首次亮相。 

跑馬燈,是尖山下村流傳了300多年的民間風俗。這些年來,這項古老風俗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為了將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技藝一代代傳承下來,尖山下村特意培養了一批“跑馬燈”小傳承人。

  夏日的傍晚,暑氣還未完全散去,在戴村鎮尖山下村的籃球場內,20多個孩子排好隊伍,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著“跑馬燈”的陣型。

  這些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7歲。雖然年齡不一,但他們都有著同一個身份——尖山下村“跑馬燈”的傳承人。

跑馬燈,是尖山下村流傳了300多年的民間風俗。過去,每到逢年過節,全村人就會以此來祈福、慶祝。然而,這些年來,這項古老風俗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 線。如何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技藝一代代傳承下去?這20多個孩子,就是尖山下村經過精挑細選後,專門培養的“跑馬燈”傳承人。

  尖山下村位於戴村鎮的一片山林間。村落兩側峰巒疊嶂,翠竹青青。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沿山道穿村而過,清新宜人。前些年,經地質專家考證後發現,村裡的山上有億年火山遺跡。一時之間,尖山下村名聲大噪,引來各地游人前來“尋寶”。

  在68歲的村民姜萬祥看來,尖山下村的“寶貝”遠不止這些。他最為念叨的,是村裡的“跑馬燈”民俗。

  “‘led招牌跑馬燈’曾是戴村雲石一帶在節日期間最為隆重的民間風俗,寓意是吉祥如意。字幕機在我小時候,‘跑馬燈’在村裡很流行。每到逢年過節電視牆,家家戶戶都會制作馬燈。”姜萬祥說,他10來歲時,就曾在村裡的馬燈隊中扮過小馬。那種熱鬧喜氣的場面,至今依舊讓他記憶猶新。

  “馬燈一般先由毛竹編好以馬為主的動物外殼,再糊上顏色鮮艷的彩紙。在跑馬燈時,一支14米高像征著步步高升的高照,由一個壯漢廣告招牌背著,雄赳赳地打頭陣。緊跟其後的是兩輛木輪馬車和大馬、小馬隊,馬燈隊伍一路鑼鼓喧天,走了一村又一村,每到場地大的地方就作一番表演,圍觀的村民人山人海。”姜萬祥回憶道。

  然而,從上世紀60年代末起,“跑馬燈”風俗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2001年,在村裡幾位“跑馬燈”愛好者的組織下,“跑馬燈”盛況才在尖山下村得以重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